【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2024年11月,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公示了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智慧校园优秀案例名单。杭州市共有19个智慧校园优秀案例入选,其中,滨江区两个案例上榜。
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智慧校园优秀案例名单
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
浙江省杭州竺可桢学校
1+3+N:
数智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高新实验样态
一、“美好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协同育人构想
在“美好教育”理念引领下,如何有效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杭州高新实验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成长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家校社协同不足的痛点问题,积极探索基于数智平台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样态,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升级,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美好教育”理念下的“三方交叠”信息化协同育人模型
二、“1+3+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学校以“打造新环境—完善新管理—开辟新途径—实施新评价”为行动逻辑,构建了“1+3+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其中,“1”代表家校共育系统,作为核心平台,实现信息的统一汇总与管理;“3”指管理端、教师端、家长端三个应用终端,形成聚合效应,提升教育管理效率;“N”则代表多个应用场景,如智慧体育、德育评价、精准教学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协同育人平台的多个应用场景
三、数智平台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家校社新型关系的构建提升了协同育人的意识和水平,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形成了适应新时代“美好教育”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其次,社会教育资源的广泛调动激发了社会的教育热情,形成了辐射周边的教育品牌。
再者,数据驱动的素质评价新范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校园系统基座的筑牢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
最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体质健康和因材施教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4+8+N:
数智赋能助力学教的竺可桢学校样态
浙江省杭州竺可桢学校秉持以“科学与人文并重,创新与传承并齐”的办学原则,致力于探寻数智赋能学教成效提升新路径,建构了“4+8+N”教育数字化育人体系,不断推进新型学教方式变革,逐步展开聚焦育人方式转变、学教成效提升的数字化建设。
一、数智赋能管理,打造育人“高品质”
学校秉持“高品质”育人理念,依托全流程纳管的数字孪生校园,致力于让管理更细心、更贴心、更走心、更暖心。数字孪生校园的构建,有效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效率,赋能平安校园串并视频数据,联动事件画面,打破信息孤岛,让校园变得更加智能、绿色、安全,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舒适、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育人“可视化”。
二、数智赋能学教,探索师生“深学习”
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并将课堂作为数智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创构数智赋能的学习场景”“创建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创设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创制增强可视的成效呈现”四大数智赋能学教方式变革路径,最终达成提升学生学习调控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方式选择能力,提振学习结果评估能力的“深学习”效果。
三、数智赋能场域,创新课堂“多样态”
为打造更为广阔的“学教”场域,学校以开放协同的数字素养培育生态为依托,打造了智慧体育平台、智慧劳动平台、智慧创客平台,积极推动课堂“新样态”创新。
譬如,学校打造技术赋能的生态农场,开发多形式劳动育人场域,建设智慧农场和竺可桢气象站,在生态教室里让学生体验、探索科技务农,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校园气象站里积极建设标准化的气候观测站,便于学生实时监测,研究气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