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关于遴选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的通知》,面向全市遴选一批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探索。
通知指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改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发掘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实践应用的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有关要求,日前,决定全市首批遴选30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从资源开发、教研活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领域多维度进行实践探索,推动精准教学、减负提质,形成一批典型经验,逐步辐射带动全市中小学借鉴使用。
工作目标、试点内容及遴选程序一起来看——
工作目标
遴选和打造一批教育创新优、应用效果好、成果推广强的“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提升师生利用人工智能教与学的素养与技能,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载体,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科高地建设。形成“可落地、真管用”的创新实践案例和经验成果,广泛推进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普及应用。
试点内容
(一)人工智能赋能学习方式变革
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和
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自动调整学习难度,让学生在适度的挑战下持续进步。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答疑,提高学习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式变革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问题和任务,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学习瓶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其量身定制作业内容,实现教学与作业布置的精准化、个性化。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数据,快速生成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试题。通过对学生答题数据的分析,辅助教师不断优化试题命制策略。
(三)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评价变革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跟踪和学习成效的精准评估。通过智能评价系统,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监测与评价和学生学习成效的精准分析与评价,教师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和个性特长,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成长建议。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智能采集和分析,从学习者视角描绘成长变化。充分运用多维数据生成“学习者画像”,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人工智能赋能教研方式变革
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拓宽教研视野。通过对海量教育教学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教师提供前沿教育研究成果、教学案例分析、学科发展趋势等信息,助力教师精准定位教研方向,提升教研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借助智能教研工具,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教研活动,实现跨校、跨区域教师之间的实时交流与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遴选程序
按照学校自愿申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择优推荐、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的程序进行遴选。
(一)自愿申报。学校可结合工作实际围绕1个或多个应用场景(附件1)自愿申请并填写《“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申报表》(附件2),报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
(二)区(市)县推荐。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内申报学校进行择优推荐。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区每个区(市)县推荐学校不超过3所,县市新城每个区(市)县推荐学校不超过2所。推荐学校要涵盖义务和普通高中教育学段。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加盖公章的推荐学校申报表电子扫描件提交至平台(https://cdjpk.scjyypt.com/)。
(三)审核确定。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确定试点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