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然而,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公告,将人工智能定为2025年国际教育日主题,并呼吁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理性应用。
联合国将每年1月24日定为国际教育日,教科文组织计划于今日在巴黎和纽约召开会议,并举办网络研讨会,就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地位展开全球探讨。
此外,教科文组织还发布了《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呼吁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培训教师等措施,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该指南旨在推动人的能动性、包容、公平、性别平等以及文化和语言多样性,并为在教育和研究中以符合伦理要求的方式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建立政策框架。
根据教科文组织的公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高收入国家,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已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作业。教师们也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进行备课和学生作品评估。此外,学业规划与录取流程也逐渐由人工智能主导。
虽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但教育行业实践仍然缺乏清晰指导。
例如教科文组织2023年5月对全球范围内450所教学机构的调查显示,仅10%的学校和大学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制定了正式框架。
到2022年,仅7个国家为教师制定了人工智能相关的框架或培训方案,15个国家将人工智能培训目标纳入国家课程体系。
诚然,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公告中指出,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其在学校的应用必须遵循明确的伦理准则。为充分发挥其潜力,这一技术应补充而非取代学习中的人文维度和社会维度。人工智能应成为服务教师和学生的工具,用于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和福祉。
依笔者而言,教科文组织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以确保其应用符合伦理要求并真正服务于教育的目的。